第四百九十五章 陈诚的提议!(3/6)
要谈,也得讲清楚条件,争取最大利益。强者服软,须得保住颜面。
当下,黑的儿火者眯起眼,语气冷厉如刀:“大明皇帝未免太过狂妄自负!西域是我别失八里的疆域,何时成了他中原的附庸?”
他语锋一转,冷笑道:“还说‘自古以来’,哼,这一套说辞,我黑的儿火者可听不进去!”
“你回去告诉你们皇帝,”他目光直视陈诚,语气坚定且透着隐隐挑衅,“想让本汗向大明称臣,并非全无可能。”
“但大明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,给我,给我的国家,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!”
“若想空口要我俯首,那便休谈!”
群臣闻言,立时如潮水般纷纷附和,大殿中顿时喧哗四起。
“对,我别失八里,何时变成大明的疆域了?”
“大明既想得我等臣服,自当重赏我朝!”
“此为列国之礼,历代莫不如是!”
堂中议论纷纷,声声皆言得理。
事实上,在过往的历史中,中原历朝惯行此策。
凡是周边异族愿意在名义上称臣纳贡,便会得到朝廷重赏。
所谓“朝贡”,不过是形式,而中原王朝给予的回赐往往远超其进贡的物品价值。
十倍者有之,数十倍亦不罕见。
很多周边国家愿意俯首称臣,也是基于这一利益。
这等虚实并行的政治手段,黑的儿火者自也早有所闻,自然不会在没有获得实际利益的情况下,轻言低头。
因此,别失八里的大臣们内心也大都如此盘算。
尤其是这座殿中之人,几乎人人都收下了来自大明使团的“厚礼”。
这份“礼”,不仅分量十足,更恰到好处地拿捏了他们的虚荣与贪念,令众臣皆感到非常满意。
果然不愧是自称“天朝上国”的大明,地大物博,财力雄厚,连一个外交使团,都能大方得令人咂舌。
那些锦缎、宝钞、香料、玉器,随手送出,便如流水般倾洒。
若区区使节便如此阔绰,那身为大明九五之尊的皇帝,赐下的赏赐,又该是何等丰厚?
基于这一想法众臣心中越发炽热,愈发希望从大明那里获取更多实惠与恩泽。
然而,就在陈诚与霍连诚启程前,朱允熥已特别交代过,大明绝不做只图虚名、不得实利的亏本交易。
若别失八里妄图凭借一纸“朝贡”、一句“称臣”,就想从大明换取源源不断的赏赐,那是绝无可能的。
大明可以给出利益,但必须建立在根本的整合与治理之上。
若别失八里愿意自请归附,撤去国号,纳入大明版图,由朝廷派遣流官进行制度化管理,那么朝廷自然会大力投入金银人力,对这片荒漠施以治理,使其日后如中原诸郡一般,步入富庶昌盛之境。
如若不然,那大明连一分钱都不会给。
只会要求别失八里给大明“进贡”。
这其中的道理,是因为一个是“肉包子打狗”,亏本赔本还讨不得好。
而别一个,则是“投资自家田地”,从长计议,收益绵长。
别看西域看起来都是荒漠,实际上,有十分丰厚的矿产资源。
首先,西域的气候,就非常适合种植棉花。
一旦利用起来,光是西域能生产的棉花,不仅能满足整个大明的需求,还能源源不断的出口给世界各地,将对大明的工业化进程,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。
更别说,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