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六十三章 老朱:咱绝不做愚昧无知之人!(2/4)
面上嵌着的排污孔。透过小孔,隐约可见下方宽敞的管道,幽暗中流水潺潺,井然有序。
因为是密封设计,因而没有多少气味散发出来。
不远处,一位清扫工手持扫帚,低头专注地清扫着街面,动作娴熟而一丝不苟。
阳光洒在清扫工的麻布衣衫上,映出一抹朴实的坚韧。
老朱转了一圈之后,终于信服了蒋瓛的介绍。
不过,他心中仍存一丝疑惑。
当年,他也曾在申城待过些时日。
申城可也是新建的城市。
但那时的申城,哪有什么自来水?
下水道也不过是街面上敞开的沟渠。
可现在的金陵,却是完全变了。
不过,老朱不知道,申城当时没有建自来水,主要是受限于地势。
申城周边地势平坦,少有高耸的山峦,无法修建高处的水库蓄水。
而那时候,蒸汽机尚未问世,没有动力将水抽送到高处,自然难以铺设遍布全城的自来水管道。
若仅靠地面的明沟引水,效率低下不说,还容易滋生污秽,难堪大用。
朱允熥认为与其修筑临时水沟,治标不治本,不如耐心等待时机。
毕竟,那时候,蒸汽机的雏形已现,一旦问世,便能彻底改变局面。
于是,他下令预留城中管道的布局,只待蒸汽机成熟,便可大展拳脚。
蒸汽机虽无法媲美后世的智能电动机,能够直接给水流加压,并自动调节压力大小,将自来水源源不断地送入千家万户。
但只有了蒸汽机,就能解决自来水加压的问题。
通过建造高耸入云的水塔,用蒸汽机将水流抽送至塔顶,借助水塔自身的重力压力,水流便能顺畅地流向每一位居民的家中。
如此一来,即便是在远离山区的平原地带,自来水的供应也能得以实现。
下水道的建设亦遵循相似的原理。
地下管道天然处于低洼之地,而污水最终汇集之处地势更低,单凭自然流动,污水难以自行排出。
因此,必须依赖机械的力量,将积聚的污水抽取出来,经过妥善处理后方能排放。
若无蒸汽机或类似的机械动力,城市想要构建完善的地下排污网络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老朱对这些技术细节并不熟悉,因此心中不免生出疑惑。
但他也没有特别纠结于此,而是询问起更多的情况,来慢慢了解。
同时,又重新登上马车,继续游览这座日新月异的金陵城。
金陵城的变迁之巨,远超老朱的想象。
每一条街道、每一座建筑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代的进步。
老朱越来越感觉,自己要变成了一个“孤陋寡闻的乡野村夫”了。
但越是如此,他越要搞清楚。
他是堂堂的大明开国皇帝,理应洞悉天下事理,岂能做一个“愚昧无知之人”呢?
……
勤政殿。
这座新落成的宏伟殿宇,并会仅仅为举行盛大朝会而设。
在其后方,还另有乾坤。
这里是皇帝朱允熥日常批阅奏章、处理国事的“御书房”。
书房左右两侧,分别设有军务处与政务处,宛如帝国的双翼,拱卫着中枢。
两处向外,各有一条宽阔大道,一东一西,延展而去。
大道两旁,鳞次栉比地布置着朝廷诸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