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爱读小说网

我爱读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退位让贤 > 第四百二十六章 春闱新潮涌,军改暗变生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四百二十六章 春闱新潮涌,军改暗变生(3/4)

书人,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“一席之地”。

    进,可凭借科举高中,踏入朝堂,施展心中抱负。

    退,亦能寻得一份工作,养活全家,衣食无忧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再无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他们自然都趋之若鹜,趁此机会,都赶来金陵了。

    金陵城在这几年间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    老城古老的城墙依旧屹立不倒,只是如今仅进行日常维护,不再大兴土木予以新修,城门更是不分昼夜地敞开着。

    毕竟,这座城市早已突破了往昔城墙所圈定的范围,向着四方延展了数十里之遥,规模较之前已然膨胀数倍。

    城内与城外,宛如水乳交融,合为一体。

    一幢幢崭新的新式建筑,以钢筋水泥为骨,拔地而起,气势非凡。

    街道上,路灯整齐排列,在夜晚散发着柔和光芒。

    公共马车往来穿梭,叮当作响。

    远处,钟楼巍峨耸立,准时奏响悠扬钟声。

    更有工厂里那高耸入云的烟囱,吞吐着云雾。

    人流如织,昼夜不息,这般繁华盛景,让初临这座城市的读书人惊叹连连。

    他们就如同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,眼神中满是新奇与震撼,左顾右盼,怎么也看不够。

    果然,人这一辈子,不仅要读万卷书,更要行千里路。

    若非亲身来到金陵,又有谁能想象得到,世间竟存在如此繁华的人间胜境?

    读书人向来热衷于对国家大事高谈阔论,总觉得能凭一支笔、一张嘴,指点江山,改变乾坤。

    当下,新学与新政之争,已然成为朝野上下热议的焦点话题。

    方孝孺自来到金陵之后,每次开坛讲学,慕名而来的听众动辄不下万人。

    那些即将奔赴科举考场的仕子们,也纷纷放下手中书卷,赶赴现场聆听教诲。

    毕竟,在众人的揣测之中,今年科举的试题,大概率会与新学新政紧密相连。

    听一听方孝孺这位新学开创者的讲学,说不定对自己的科举之路大有帮助。

    就连蓝玉、朱能、张辅等一众原本与科举毫无瓜葛的领兵大将,也时常有读书人前去登门拜访,虚心请教他们在女真三部推行新政的详细情形,满心期待着能在科举考场上派上用场。

    不过,这也仅限于刚开始他们自己都有点搞不清原因的时候。

    如今,早已接到朱允熥的明确指示,紧闭大门,谢绝访客。

    平日里,他们除了每日前往军务处,处理军务,履行军务大臣的职责,便是奔赴大明军事学院,或是登台授课,或是虚心听讲。

    对于那些为科举而来的读书人,以及朝廷中的一众文官,一概不予理会,绝不与之有任何往来。

    朱允熥自从下达免除历年积欠田税的诏令,又将大臣们呈递的关于新政新学的奏章,一股脑儿全部驳回,令朝臣们公开评议后,他便极少再过多涉足繁杂的政事。

    相反,他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治军之上。

    频繁出入大明军事学院,以天子之尊,亲自为前来学院研习的将领们授课讲学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朱允熥先后巡察应天府周边的军队,检阅三军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他还针对全国各地的军队,展开了新一轮缜密的调动与部署。

    由于当下军政分治,加之军队的训练、移防以及将领的调动等事宜,均不会刊载于《大明日报》之上,所以,民间对此全然不知,未引发丝毫议论。

    一切行动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北城枭雄 陈轩女娲鸿钧成圣 没装,我就是个Omega 风情摇曳 李十一赵曼 温柔男二真香 穿书后死对头总想娇养我 重生七零:肥妻要翻身 李问禅秦瑶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