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爱读小说网

我爱读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退位让贤 > 第四百二十六章 春闱新潮涌,军改暗变生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四百二十六章 春闱新潮涌,军改暗变生(2/4)

前的读书人,听起来不错,但实际上,除了挤破脑袋通过科举踏入仕途,便只有投身私塾担任教书先生等寥寥可数的出路。

    这其中,不乏那些在科举之路上屡战屡败、多年不第的人,他们即便想要谋求一份私塾教书的职位,亦是难如登天。

    而脱下长衫,去干粗重的苦力活,对于自幼浸淫在诗书经史中的他们而言,更是难以接受,实在无法迈出那一步。

    也因为长期没有艰苦劳作,身体没有受到锻炼而缺少相应的体力。

    高不成,低不就。

    虽读了些书,空有满腹经纶,在现实面前却毫无施展的空间。

    倘若家中并无丰厚的钱财产业继承,那等待他们的,多半是穷困潦倒、落魄不堪的凄惨下场。

    类似这种无奈又悲凉的例子,在漫长的封建时代,犹如恒河沙数,俯拾皆是。

    然而,青史留名的,往往只是那些科举成功、金榜题名的幸运儿。

    可实际上,受限于科举极低的录取率,在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,百分之九十九的书生都沦为了失败者。

    就连考取一个秀才的功名,对他们而言,都宛如遥不可及的天边星辰,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,这才是大多数读书人所面临的残酷现实。

    他们投入了大量宝贵的时间、不菲的金钱以及无尽的精力用于读书,最终却一无所获,恰似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    为何范进中举之前,他那市侩的老丈人对他读书一事极为反对,丝毫不给予支持?

    就是因为科举这种择优录取的制度,从一开始,便注定了绝大多数人会铩羽而归。

    倘若人人都能轻易成功,那民间百姓即便生活再困苦,哪怕拼着饿肚子、忍饥挨饿,也必定会想尽世间一切办法,送子女踏上读书科举之路。

    可事实上,正是因为目睹了大多数书生最终的落魄与一无所获,才使得众多家境普通的百姓,对于送子女读书一事,兴致缺缺,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在私塾读上一两年,认几个字,略通文墨罢了。

    读书科举,金榜题名这等事,对他们来说,就如同后世的买彩票中大奖一样,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
    但如今,风云变幻,局势已然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朱允熥推行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,恰似一场春风,吹进了读书人的世界,为他们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。

    如今的读书人,不再仅仅局限于入朝为官或是在私塾执教这两条狭窄的道路。

    放眼望去,有大量的工作岗位,都如饥似渴地等待着能识文断字之人。

    解缙主持编书,急需满腹经纶的才子助力。

    京师大学广纳贤才,渴求有志学子前来深造,而教书育人的老师岗位更是求贤若渴。

    《大明日报》招募编辑与记者,需要妙笔生花、思维敏锐的文人。

    朝廷众多工程的推进,离不开懂技术、有学识的人才。

    大量新兴的工厂,也急需识字之人来记录生产,管理运营……

    如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正因如此,奔赴金陵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,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那些不够资格参加科举的人,还能尝试应聘朝廷编书的工作,开启不一样的人生旅程。

    若此路不通,总能去参加京师大学的入学考试,为自己争取一个提升学识的机会。

    倘若连这也不行,还有众多工厂,只要能识字,便能谋得一份待遇颇为不错的工作,足以维持生计。

    换而言之,在如今的金陵城,不同文化水平的读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北城枭雄 陈轩女娲鸿钧成圣 没装,我就是个Omega 风情摇曳 李十一赵曼 温柔男二真香 穿书后死对头总想娇养我 重生七零:肥妻要翻身 李问禅秦瑶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