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:大开杀戒(2/11)
,等拿下绵州,再从绵州的都正仓和军仓找补回来。”既然粮食都运到了绵州,绵州都督还未同季从之谈好条件,那粮食即便是卖给了季从之一部分,也还有盈余。
“您能做主?”剑州长史不放心的问,这可是大事,剑州都正仓已经无粮了,这俩仓库若是再被搬空,那就真是山穷水尽了。
“能,你就说我们需要拿谁的文书,你们才能放粮。”
她这话说的笃定,那长史纠结了一下说道:“太守、知州和通判。”
陈琬琰哦了一声,“他们都不在你就是这里最大的,能做主是吧,你带着人去放粮,我给你出个剑州军正两仓向常平仓和义仓的借粮文书。”
长史就没听过这种操作,纠结的眉毛拧掉了,壮着胆子说道:“您这不是空手套粮吗?”
“三月就要征收粮税,如果绵州那边没如期补回粮食,都正仓分到各县这二仓的粮食便如数归还借粮。”
她能怎么办,打仗需要粮!刻不容缓!
长史想了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他又没有反叛之心,如果能借着这件事更上一层楼,也算美事一桩,反正离三月也没几日了。
“那下官就听您的,您出文书补了太守大人的官印,下官就与司仓参军去开仓,在让人去各县官仓给您放粮。”
陈琬琰颔首,“好,你很不错,尊敬陛下爱护百姓,你叫什么名字,本郡主会向怀王殿下举荐你的。”
反正吏部的官员已经死回去了,赵瑾瑜想认命谁,无须听从吏部侍郎的安排,只需将自己拟的名单上呈京都吏部即可。
长史老实说道:“下官姓马,字文忠。”
“好名字。”陈琬琰自己不会用毛笔,求助的看向李珩,“小侯爷帮忙代笔写个借粮文书?”
李珩反正已经见惯了她的野路子,事情办成也不用他们出力,写个文书倒也不费事,点头应了。
幕僚赶紧让人送上了笔墨纸砚,替李珩磨好了磨,李珩执笔写完递给她看了看,陈琬琰掏出自己的印章,又让户部郎中与兵部侍郎分别盖了章,他们二人带表了正仓和军仓。
陈琬琰对幕僚招招手,“将你家大人的官印拿来盖上。”
不是要走合法程序吗,她这个人最遵守法规了,该有的她都给他做足了。
幕僚心知太守这回怕是栽了,一个监管不利的罪名打下来,被罢官贬职都是小事,只怕脑袋也要不保。
他听话的去取了官印,陈琬琰将文书递给马文忠,“一式两份,借多少还多少,赶紧去办。”
马文忠接过文书看了一遍仔细收好,便带着司仓参军等人出了太守府。
等在外头的金山看到马文忠带着人出来,吊着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,梓潼县的军仓和正仓确实是没粮了,他们耗不起。
一旦绵州都督与季从之达成共识,龙州和剑州便会跟着反叛,蕃国若是攻破松州,他们就退无可退了,进驻剑州和龙州的镇西军就会被围困在中间。
陇右道的镇西军来不急救援,季从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得胜利。
季从之在剑南道确实势如破竹,绵州都督既想要富贵还不想担风险,就拖着镇西军等他们彻底断粮再转投季从之。
陈琬琰出太守府金山已经不在了,留了侍卫在府外等她。
“郡主,金大人去了常平仓,他今日就会跟着运粮军回梓潼县,留了属下跟您一起去龙州和文州,金大人说那里已经安排好了,您尽管砍人就成。”侍卫说完递了张写着名单的纸给她。
陈琬琰:“……”
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