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:父子交心(2/11)
的内侍将东西接过。赵锦锋眉眼带着几分胜利者的高傲,赵瑾瑜被赶出京都,让他心情更愉悦了几分,“剑南是个好地方,也寄托着父皇对你的期望,九皇弟且安心的去吧,莫要让父皇对你失望。
梓州是剑南道边界,紧邻山南西道的阆州,与益州中间隔着汉州和简州,汉州和简州就像一颗两个子的花生,卡在益州和梓州中间。
汉州和简州的交界非常的窄,所以梓州和益州两地也非常的近,让赵瑾瑜守在梓州也是为了抵抗季从之打到江南西道,也有让他守国门的意思。
守得住叫守,守不住叫——送死。
赵锦锋神采飞扬的打量着东宫,东宫他也没来过几回,三皇子虽然也被留在了京都,但按照排行,他才是最有可能入住这里的皇子。
“多谢二皇兄的教诲,本王定不会让父皇和二皇兄失望。”赵瑾瑜态度冷漠倨傲,不动声色的摸了摸腰间垂着的玉佩。
赵锦锋面色微僵,沉着脸道:“父皇允许你在东宫挑选一百名内侍带走,你挑选好了,将名单交到内侍省,即可带他们出宫。”
“多谢皇兄跑这一趟,本王还有事在身,就不送你了。”赵瑾瑜清冷着脸将赵锦锋请出了东宫。
陈琬琰虽然不舍他仓促离开,但却知道晚走一日便多一份危险,“时间紧迫,殿下去安排随行的人吧。”
赵瑾瑜让陆机出宫,去天策府通知他们明日启程,又让福多将所有内侍都叫到崇教殿。
路上福多已经将事情同他们说过,众人排队站在赵瑾瑜面前都有些犹豫。
赵瑾瑜开口道:“有自愿跟本王走的,本王绝不会亏待你们,不愿跟着去益州,本王也不强求。”
众人面面相觑,也不敢小声议论,都知道跟着他是没前途了,此去益州不说建功立业享福,能不能活着都是未知数。
有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小内侍,从人群最后面走出来,跪在地上大声道:“奴才汪海生愿意追随殿下。”
陈琬琰对这个内侍没什么印象,看他站的位置在最后面,应当是最末等的内侍。
赵瑾瑜看了他一眼,那表情瞧着应当是对他也不是很眼熟,“甚好,日后你就贴身伺候本王。”
内侍队伍里又出来三十来个日常在赵瑾瑜跟前伺候的,赵瑾瑜走了,他们这些人都要重新分配,他们本就是赵瑾瑜的近侍,不跟着他走,日后也没人会重用他们。
“奴才也愿意跟随殿下。”众人齐声道。
陈琬琰观察了一下这些人,都是在丽正殿当值的,心里琢磨着赵瑾瑜的人格魅力还是很大的。
赵瑾瑜微微颔首,问道:“还有吗?”
队伍里又稀稀拉拉走出了几人,便再没人出来了。
赵瑾瑜对福多道:“你且将名单报到内侍省,父皇那里本王会去说。”
福多记录了名单,又跟他们一一确认过之后,便拿着名单走了。
赵瑾瑜去面见了景睿帝,景睿帝就知道依他那性子不会强求人跟着他走,对常福道:“去把人都带上来。”
皇子开王府他已经赐过内侍和宫人了,赵瑾瑜可以带他们走,一般受宠的王爷也就是赏赐三十个内侍,不受宠的二十个,让赵瑾瑜一次带出宫一百个,已经算是格外恩宠了。
等常福将人领来,赵瑾瑜先是愣了一下,才对景睿帝拱手道:“儿臣多谢父皇。”
“这些人都是原先伺候你母后的,他们是自愿跟你走的,你都领走吧。”这些人赵瑾瑜都不陌生,确实都是关雎宫的旧人,最小的都快三十岁了。
景睿帝又在福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