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爱读小说网

我爱读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退位让贤 > 第四百五十六章 老朱复活!郑和献宝!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四百五十六章 老朱复活!郑和献宝!(3/4)

术精湛的医者,设施齐备,堪称当世之最。

    比如说,这里拥有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!

    比如说,医学院也首先提出了细胞以及细菌的概念。

    应天医院在成立后,迅速崛起为大明医学的圣地,不仅救治无数病患,纾解民间疾苦,更成为培养医者的摇篮,源源不断地给大明输送医学人才。

    以此为基,现代医院的理念如星火燎原,逐步推广至大明各地,各省纷纷成立医院,开启了新医学的崭新时代。

    诸多新颖的医学理念如春风化雨,悄然渗入民间。

    譬如以酒精擦拭器械、以沸水煮沸器具以灭菌,这些看似朴素的方法,却在实践中展现出惊人功效。

    单以接生为例,助产婆若用沸水煮烫剪脐带的剪刀,便可杀灭潜藏的破伤风菌。

    这一简易之举,却能使新生儿夭折率大降,挽救无数脆弱生命。

    产妇的死亡也因此而变得只有原来的一两成。

    生育风险大减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诸如以净水冲洗伤口、用烈酒清洁患处等法,亦层出不穷,广为流传。

    这些医学知识的普及,点亮了百姓求生的希望。

    自此,大明百姓的病亡率显著下降,尤其是襁褓中的婴幼儿,存活率大幅提升。

    再加上如今大明粮仓充盈,民无饥馑之忧,人口因此如泉涌般激增,国力日盛。

    这些虽为后话,却无不源于当下的革新之举。

    此刻,朱允熥刚向群臣宣谕了无上皇朱元璋“复生”的惊天喜讯,殿内余震未平,殿外,有礼乐隐隐传来,郑和率远航归来的将士即将觐见。

    不多时,队伍抵达皇宫前。

    按照礼部定制,郑和率数十名随行官员与重要技术骨干,步入大殿朝拜,其余将士则另行赐宴,以慰劳他们远航之功。

    郑和身形魁梧,风尘仆仆的面容难掩坚毅,步伐沉稳中透着久经风浪的从容。

    他身后的随员,皆神色肃然,衣甲虽经海风侵蚀,仍整齐划一,彰显大明水师的赫赫军容。

    这一路归来,郑和与将士们无不被大明近年来的巨变所震撼。

    他们此番远航,足迹遍布蛮荒之地与繁华之邦,既见识了茹毛饮血的未开化部落,也目睹了贸易兴盛、文明昌隆的异域城邦。

    尤其是西方诸国,以巨石垒砌的建筑,恢宏壮丽,带着毫不掩饰的奢华,向世人宣示财富与权势地位。

    相较之下,大明民间的传统木构宅院,低调内敛,更重实用而非浮夸,风格迥异。

    然而,当郑和一行踏足故土,方觉大明已非昔日模样。

    广州、泉州二城,鳞次栉比地耸立起以水泥钢筋构筑的新式宅邸,较之欧洲的石砌建筑更显精巧与气派。

    申城作为新兴都会,更是遍布五六层高的巍峨楼宇,琉璃瓦顶在阳光下明亮如镜,街道宽阔整洁,令人叹为观止。

    及至回归京师应天府,若非朝廷派来的引路官员指引,郑和几乎辨不出进城之路。

    金陵城墙依旧巍峨,但城市规模却是扩大了许多。

    原来的许多村落之地,皆变成了城区。

    城墙内外尽是高楼林立,商肆繁华,车水马龙。

    与从前相比,宛若脱胎换骨,焕然一新。

    短短不足三载,金陵城已脱胎换骨,焕然一新。

    昔日以泥墙朽砖、茅草覆顶的陋居,如今多被坚固的水泥钢筋新宅取代,高大整洁,气派非凡。

    曾经坑洼不平的土路,亦化作宽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北城枭雄 陈轩女娲鸿钧成圣 没装,我就是个Omega 风情摇曳 李十一赵曼 温柔男二真香 穿书后死对头总想娇养我 重生七零:肥妻要翻身 李问禅秦瑶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