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爱读小说网

我爱读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退位让贤 > 第四百四十九章 铁龙震天下,新的和约!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四百四十九章 铁龙震天下,新的和约!(1/4)

    郑和率领船队凯旋归来的消息如惊雷炸响,席卷金陵城,瞬间点燃了百姓心中的炽热情焰。

    数年来,大明的出海热潮如烈焰燎原,愈演愈烈。

    前往倭国、远赴南洋,早已不再是新鲜事;往来台湾,更是如同走亲访友般寻常。

    然而,那更为遥远的大洋深处,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,令人心生向往却又望而却步。

    如今,郑和的归来如同一道耀眼的曙光,刺破了这份未知的迷雾,掀起了街头巷尾的热烈议论。

    人们三五成群,围聚在茶肆酒肆,眉飞色舞地揣测:这是否意味着通往那广袤新大陆的航线,已然彻底贯通?

    金陵城宛如一锅沸腾的热汤,喧嚣、振奋与憧憬交织成一曲激昂的乐章,充斥在每一寸空气中,久久不散。

    相较之下,蒸汽机公司新建厂房、专门打造大型蒸汽机车,以及朝廷宣布兴建全国首条铁路的计划,却未能在民间激起太多波澜。

    这几年,大明的新奇事层出不穷,令人目不暇接。

    从水泥铺就的宽阔大道到蒸汽驱动的机械奇观,百姓早已见惯了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,心态从最初的惊叹转为习以为常。

    在他们眼中,铁路不过是一种特殊的道路,与水泥路并无太大差别,远不及海外探险的传奇故事那般引人入胜。

    然而,朝堂之上,情况却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被铁路兴建所需的天文数字震慑得瞠目结舌。

    据估算,这笔巨资足以修建数十条水泥大道。

    若非朱允熥以帝王之威强令推行,怕是满朝上下无人敢于附议。

    毕竟,用如此庞大的开支来修一条路,在许多老臣看来,太过疯狂了。

    他们私下议论,忧心忡忡,唯恐这雄心勃勃的计划若有闪失,将拖累国库,动摇根基。

    大明首条铁路的路线,早已由朱允熥亲自圈定,规划周详:自金陵启程,途经镇江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,直抵申城。

    随后南下,经嘉兴至杭州,再折向湖州,继而前往宣州,穿越太平府境内的抚湖与马鞍山,最终返回金陵。

    这条线路宛如一条巨龙,蜿蜒盘旋,勾勒出一个覆盖长三角的恢宏环形圈域。

    它不仅将经济最为繁荣的城邑尽数囊括,还巧妙纳入了数座矿藏丰富的重镇,为日后利用铁路运输矿产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条铁路一旦落成,势必如血脉贯通,为大明的经济腾飞注入无穷活力,其影响之深远,难以估量。

    皇宫,勤政殿内。

    一场御前会议正在进行。

    殿中烛火摇曳,映照着群臣肃立的身影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息。

    新政推行以来,整体势头虽如江河顺流,进展顺畅,但并非毫无波折。

    毕竟,只要有人在,便免不了利益的纠葛与争斗。

    有些人即便已将利益的大半收入囊中,仍贪心不足,恨不能将所有好处尽数独吞,丝毫不愿他人分毫。

    这种赤裸裸的欲望,根植于人性深处,难以根除。

    人心复杂,远非棋盘上的棋子,可以按既定的轨迹运行。

    即便是一项对上下皆有益的政策,也可能因私心作祟而受阻,难以落地。

    因此,在新政推行的过程中,因暗中抵触、阳奉阴违而被朱允熥果断免职,甚至治罪的官员,并非个例。

    这些人或明或暗的“软对抗”,如涓涓细流,虽未掀起滔天巨浪,但在平静的朝堂之下,仍激起阵阵涟漪。

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北城枭雄 陈轩女娲鸿钧成圣 没装,我就是个Omega 风情摇曳 李十一赵曼 温柔男二真香 穿书后死对头总想娇养我 重生七零:肥妻要翻身 李问禅秦瑶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