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七章 詹宅密议,科举为刃!(2/4)
上,此刻因激动而微微泛红“诸位,无需过度忧虑。”与詹徽平坐在大堂上方的王佐,神色极为淡定从容,似是一切皆尽在掌控之中。
他悠然端起茶杯,轻轻抿了一口,动作优雅而舒缓,随后将茶杯稳稳捧在手中,面带微笑,道:“别看他们如今闹腾得好似要翻天,可实际上,公道自在人心。”
“真若如在女真三部那般,强行将大明所有乡绅地主的田地全部分掉,这断然是行不通的。”
“依老夫之见,陛下心中所想,应是采用赎买之法。”
“由官府出资,从乡绅地主手中购回田地。”
“再依照人口数量,分予每一户人家耕种,以此来推行新政。”
“眼下造这般大造声势,不过是想向各地乡绅地主施加压力,迫使他们将田地低价售出。”
“老夫听闻,这数月间,民间田地交易价格已然下跌了七成之多。”
“这恐怕才是陛下真正的意图所在。”
这番话说完,整个大堂瞬间安静下来。
众人皆陷入了沉思之中,时不时有人眼神交汇,彼此交换着无声的想法。
“我家那一千多亩田,绝不可能贱卖。”
半晌,一名官员冷冷地哼了一声。
“田地交易价格确实在下跌,可那不过是因为极少数人被这场风潮吓得失了分寸,不顾一切的拼命抛售田地,才导致交易价格下滑。”
“但这天下间有田有产之人,哪个家境不殷实?任凭田地价格如何跌落,只要我不售卖,谁也无法强迫我。”
“田地乃是祖宗留下的基业,怎能随随便便就低价卖出?这岂不是成了数典忘祖、大逆不道的不孝子孙吗?”
堂中众人纷纷点头,脸上满是认同之色,嘴里附和道:“此言极是,任凭价格怎样下跌,坚决不卖便是。”
“自古以来,就没有将田地贱卖的道理。”
“朝廷若真要收购田地,就理应开出让卖主满意的价格,绝不能强买强卖。”
王佐又微微一笑,道:“各地官府呈报给户部的民册之上,记载大明共有田地约八万万亩。”
“但此前陛下令杨士奇和夏原吉等人,督促全国地方官府重新丈量田地,并且将山川河流等皆纳入统计范围。”
“经过再三仔细核实,测得田地总数约四万万亩。”
“与此前各地地方官府上报的田地总数相比,相差将近一倍。”
“这笔糊涂账,至今都尚未理清。”
说起来,自朱元璋建国以来,大明的田地数量便极为混乱。
地方官府不断派人去测量田地,可实际操作过程中,还得依靠乡绅的配合。
由于田地数量多寡直接关系到交税之事,关乎自身切身利益,乡绅们自然是各施手段,无所不用其极。
最终测出来的田地数量,就是一笔令人头疼的糊涂账。
好在大明朝廷征收田租赋税之时,名义上是按照田地多寡来收取,可实际上,在很大程度上,还是由地方乡绅“包税”。
虽说难以精确测量出每家每户具体拥有多少田地,但县令或者其他县衙官员站在田边路头瞧上一瞧,对于一个村庄田地的总数,心中便能大概有个数,甚至都无需再去测量。
于是,这个村庄一年该向朝廷缴纳多少田租赋税,也就基本确定下来了。
至于具体到某一家某一户,官府根本不会去管。
反正官府只需找到村庄里最有头有脸的乡绅,责令他负责此事,若完不成任务,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