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爱读小说网

我爱读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退位让贤 >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明旱灾,神器之用!朱允熥的忧虑!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明旱灾,神器之用!朱允熥的忧虑!(3/4)

元柳等科研人员功不可没,发挥了极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但究其根源,这一切都离不开朱允熥的指导与决策。

    大力宣传蒸汽机,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朱允熥这位皇帝在民间百姓心中的威望。

    让百姓们知晓,是皇帝的高瞻远瞩,才带来了这对抗天灾的有力武器。

    这些宣传内容,在《大明日报》上天天登报,朱允熥早已看过无数遍。

    姚广孝此时旧事重提,不过是老生常谈,强行找个由头来“恭喜”他罢了。

    也正因如此,朱允熥才仅仅波澜不惊地苦笑了一声。

    诚然,蒸汽机抽水抗旱的作用不容小觑,但当将其放在整个庞大的农业用水需求面前,实际上,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依旧存在很大的局限性。

    仅仅上万台蒸汽机,对于广袤的大明疆土而言,远远不够。

    更何况,在遭受长期干旱之后,江河湖泊中的水位急剧下降,有些地方甚至干涸见底,根本无水可抽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水库在抗旱中的作用往往更为关键。

    不过,大明大规模修建水库,是朱允熥掌政之后才开始的举措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虽然也存在一些小型水库,但数量稀少,规模也极为有限,难以在大灾面前发挥显著作用。

    朱允熥登基后,大力推动水库的修建工作,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才真正全面铺开。

    然而,时间毕竟太短,许多水库还未来得及修建完工,自然无法发挥作用。

    在人类尚未步入工业化的时代,面对大自然的天灾,人类的应对手段实际上是非常匮乏的。

    农业作为国家的根基,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风调雨顺的年成来估算粮食产量,尽管此时的亩产量远不及后世,但由于当时人口数量远比后世少,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大,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能够满足大明百姓的基本需求,甚至还会有大量的盈余。

    然而,真正的难题在于,水灾、旱灾、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来袭。

    一旦灾害降临,往往会导致大面积的粮食绝收,进而引发严重的大饥荒。

    这种现象,即使是在号称盛世的时代,也屡见不鲜,成为困扰历代王朝的顽疾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稳定的粮食生产状况,富裕的地主们都养成了大量蓄粮存粮的习惯。

    他们囤积粮食,以备不时之需。

    可大量的粮食被囤积起来,长期存放在仓库中,一部分被风化变质,一部分被老鼠啃食,却未能及时流通到市场上,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饥荒时期粮食短缺的严峻形势,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。

    在后世的现代社会,国家虽然依旧储备粮食,但这些储备粮主要发挥的是保底兜底的作用。

    粮食的储藏存在着严格的时间限制,不像古代社会,有人甚至会食用储存了几年,乃至十几年的粮食。

    在后世,储存时间超过两年的粮食,就只能沦为喂猪的饲料。

    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食用如此劣质的陈粮,大家都更倾向于吃新鲜的粮食。

    从经济角度来看,国家存粮其实是一项成本颇高的亏本行为。

    每年,国家都需要以高价购入一批新粮,同时低价处理一批储存已久的粮食。

    实际上,并不存在那种储存多年都吃不完的粮食。

    因为粮食的储藏周期决定了,只会也只能循环储藏两到三年内的粮食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当年产出的粮食,一半作为新鲜粮食供人食用。
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北城枭雄 陈轩女娲鸿钧成圣 没装,我就是个Omega 风情摇曳 李十一赵曼 温柔男二真香 穿书后死对头总想娇养我 重生七零:肥妻要翻身 李问禅秦瑶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