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1章 要做千古一帝,当爱惜羽毛(2/3)
。”“好啊,既然张相如此盛赞颜真卿,朕将来定然加以重用!”
李瑛高兴的答应了张九龄的举荐。
从前自己只知道颜真卿是个忠臣,是个能臣,但却没想到在张九龄这一代名相的眼中竟然如此高看颜真卿,那自己将来肯定要委以重任,让颜真卿英雄有用武之地。
“咳咳……”
在连续的长篇大论之后,张九龄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,
李瑛急忙端起床榻上的瓷碗喂张九龄滋润下嗓子,又转身来到桌子前拿起水壶把碗倒满,重新端给张九龄,让他再来一碗。
张九龄泪水盈眶:“劳驾陛下,臣诚惶诚恐啊……”
“张卿不必如此,朕当年多亏了你的关照,区区举手之劳,何足道谢!”
李瑛举着碗等张九龄把水喝干净,继续追问道:“除了裴宽、颜真卿之外,张相眼中可还有宰相人选?”
张九龄想了想,继续道:“申王之子李岘为人豁达,人品端正,谦虚好学,才干卓越,将来可为宰相之才。”
“嗯嗯……朕记住了。”
李瑛再次点头。
“财政大臣刘晏做事干练,恪尽职守,人品方正,但其性格稍软,可为辅相。”
李瑛不得不承认,张九龄看人的眼光确实准。
除了颜真卿之外,刘晏与李岘在历史上都曾经被拜为宰相。
李岘在李亨、李豫时期五度拜相,先后担任过京兆尹、刑部尚书、中书侍郎,多次加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,后来更是在李豫时期一度担任中书令。
刘晏的地位虽然不像李岘这么举足轻重,但却也靠着出色的经济头脑,在李豫时期官拜户部侍郎、户部尚书、京兆尹,加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的头衔。
颜真卿虽然没有做过宰相,却也在李豫时期官拜吏部尚书,加太子太师,赐爵“鲁郡公”,死后被追赠司徒,加“文忠”谥号,成为了大唐文官之楷模。
“好啊……张相所言字字珠玑,朕一定铭记在心。”
看到张九龄的精神逐渐萎靡了下去,语速也逐渐变得缓慢,李瑛决定结束今天的谈话,让这位老臣好生休息。
“老爱卿你就好好休息吧,朕不打扰你了,改天再来看你!”
张九龄忽然伸手握住李瑛的手掌,眼含热泪哽咽道:“陛下啊,臣能够得遇你这样的明主,虽死无憾……
但老臣临死之前,有个……不情之请,还望陛下恩准。
如此,老臣便可以……含笑九泉了。”
李瑛也握着张九龄的手掌道:“爱卿有话直说,只要朕能做到,一定会尽量满足你。”
张九龄道:“臣不求追谥,亦不求爵位,只求陛下能够善待太上皇,切勿弑父……
太上皇纵有千般不对,但他在位前期却也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,让武氏篡权之后的大唐重回正轨,再现盛世。
历史上的皇帝盛年英明,老年昏聩者比比皆是,纵然如汉武、高宗,在老了之后也是经常犯错。
更何况,太上皇乃是陛下的生父,陛下万万不可伤其性命,有悖人子之道,更会让陛下将来背上弑父、不孝的罪名……”
李瑛心中已经料到张九龄所求的必然就是此事,这也是自己迟迟没有弄死李隆基的原因。
放眼整个朝廷,曾经蒙受过李隆基提携之恩的比比皆是,超过一半还要多,除了张九龄之外,李适之、裴宽、皇甫惟明、韦陟等等都是李隆基手下的重臣。
自己倘若杀害李隆基,不仅会让天下人哗然,更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