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爱读小说网

我爱读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新顺1730 > 第二四六章 必死之局(上)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二四六章 必死之局(上)(4/4)

基本上可以认为已经降到了3亩到4亩——至少,山东地区应该是这样,否则也不会出现到了满清末期,山东一个短工干一天活只能买1斤6两高粱米,还无数人抢着干的情况。
而人均3、4亩的耕地。
种啥玩意儿,能在原本的“四六交租”的基础上,再拿出100两白银,还保证有利可图呢?
理论上,大顺可以先垫付。
然后分二三十年时间,把这笔钱用税收征回。
问题是,大顺的国库,拿得出这笔钱吗?
没钱,怎么垫付?
没钱,啥也玩不转。
所以,实际上,那个“勃拉发明了抽水马桶,倒马桶的女人全都灭绝了”的段子里,原本这块地十个人干活,现在六个人干活,那么就该这六个人出钱,解决剩下那四个人的基本生存问题的这个改革思路,在大顺,也是根本行不通的。
学英国,不管,或者去城市做工、或者想办法润过大西洋,在大顺,还是行不通的。因为佃户不想安安地静坐在那,被所谓的历史车轮碾碎。
这也不行、那也不行,实际上能走的路,也就是刘玉说的那种办法:沿海地区靠对外掠夺、海外市场、美洲金银、过剩人口、先把工业化搭起来;内地地区,用强有力的手段,均田,禁止买卖,杜绝资本主义体系侵袭内地和农村,保证每个百姓的基本生存。
对先发地区来说,是生怕资本主义不够发展。
而对内地地区来说,则是要生怕资本主义继续萌芽。
但,这就等于又把问题绕回来了:均田、禁止买卖、保证生存、减免赋税、减轻劳役……这是大顺自己靠改革能完成的?
现在,大顺面临的情况,和历史上的王朝还有所不同。
这种不同在于,如果历史上的封建王朝,想要这么改革,压根是不可能的。
识字,是晋升为统治阶层的基础。
而识字,以及入学进学成为举人、进士的前提,基本上可以确定家里面得靠租佃体系生活。
满清时候,有人进言,说限田三十亩事。乾小四最多也就是说,你说的很有道理、也很合乎正道、更合乎儒家一直以来的政治正确,但是这事吧,不好办。
简言之,做事,需要“干部”。
而“干部”,在之前,又和租佃体系,基本绑定。
让一群靠着租佃体系出身的人,去反对租佃体系,达到均田的目的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但大顺,有所不同。
大顺,有一群既不靠租佃体系为经济基础、又不是正统儒学出身的,识字的,有专业技能和基本统治术的人。
这群人,使得大顺有可能发动改革。
而这种改革,又是刘玉所言的“大顺炸了”的基础。
/52/52568/56757437.html?t=20220815064249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北城枭雄 陈轩女娲鸿钧成圣 没装,我就是个Omega 风情摇曳 李十一赵曼 温柔男二真香 穿书后死对头总想娇养我 重生七零:肥妻要翻身 李问禅秦瑶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