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爱读小说网

我爱读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新顺1730 > 第二九三章 最后的闹剧(十九)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二九三章 最后的闹剧(十九)(2/3)

认为,北美这么多的土地,应该耕者有其田。而之前的土地售卖制度,最低640英亩,也就是最低将近4000亩才起卖。到头来,真正需要土地的失地百姓、拓荒者,根本拿不到地。
到时候,固然说,经营性质的大型农业发展起来了。但,商业资本肯定会钻漏洞,仗着4000亩起卖的高价老百姓买不起,自己赶紧囤地,然后再分成小块卖出去,赚差价。
这对耕者有其田、杰斐逊信奉的重回农业社会、重农轻商的构想,是相悖的。
并且,商业资本什么样,商人什么德性,杰斐逊可谓非常清楚:他当时就把话放那了,如果要是这么搞,没有大的商业资本囤积土地,然后再自己分成小块卖出去或者租出去赚差价,那就见鬼了。
而汉密尔顿,以及其背后的资本家、商业资本、种植园土地需求者,则最终制定了《1785土地法令》,最小买地面积,4000亩。一次性买不起4000亩土地的,就别买地了,打工吧。
这里不谈汉密尔顿背后的阶级支持者,也不谈他的《1785土地法》的阶级属性。
只说汉密尔顿的思路,就是北美不缺土地,国家也没有太大的人地矛盾,但缺钱。
既然这么多的土地,不如快速售卖出去,把土地变现,折算成现金、国库收入。
一方面可以迅速偿还国债。
另一方面,大量国有土地的私有化售卖,可以迅速募集到资金,从而投入到他的《制造业发展规划》当中。
汉密尔顿也承认,这样必然会让金融资本集团迅速扩张,土地投机行为不可避免。
而且显而易见的,会导致金融资本囤积土地,然后再切割成小块售卖,赚取差价,甚至金融资本会大放高利贷。
但是,同样的,依靠小农购买,让国有土地迅速完成私有化,从而快速变现,用来偿还国债和作为发展制造业的补贴,显然太慢了。
凡事,都有好坏两面。
土地投机固然是坏的一面,但只要能够快速地完成制造业发展,那么其好的一面就胜过坏的一面。
汉密尔顿认为,只要能够建立一个强效的、高效的中央集权的政府,依靠调控手段和国家投资全力发展制造业,那么这种土地法带来的负面的土地投机问题,就是可以接受的。
归根结底。
经济结构上,这是“小农经济主导”和“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导”之争。
政府构成上,这是州权分散和中央集权之争。
阶级属性上,是资本和小农之争。
客观的讲,汉密尔顿的政策,失败了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这一套土地法,助长了金融资本的快速生长、造成了高利贷和转租问题长期压制了土地开发的节奏。
并且因为汉密尔顿的纽堡阴谋失败、中央集权构建失败、以及他的制造业发展规划被否……
他预想的好处,没怎么见着。
他心知肚明的坏处,却是处处生花。
但是,最终,汉密尔顿的思路,却以一种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的方式,完成了。
即,前期的土地投机活动,快速造就了一批资本雄厚的金融集团。
而伴随着汉密尔顿死后,铁路的出现,这批完成了积累的资本雄厚的金融集团,以手中的大量从土地投机中积累的资本,投资到运河、铁路的建设中。
最终,因为运河、铁路的建设,使得《宅地法》有了现实意义,也最终推动了西进运动。
应该说,汉密尔顿的思路,是清晰的、正确的。但终究,还是少考虑了一个问题。
他认为,北美当时不缺资源、不缺土地,缺的是“积蓄在一起的资本”。这个资本,可以是私人,也可以是国家,比如他的集权构想和《制造业发展规划》。
甚至,他对工商业的态度,也非常明确:挤死小农、挤死小手工业者,发展大企业才能和欧洲竞争,比如他的《威士忌税法》。
包括说,他的土地法令,其设想,就在于:消灭潜在的小农,迫使他们隶属于资本,而不是拥有自己生产资料的自耕农,解决北美工商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。
但他的失败之处,在于没有考虑垦殖殖民地的痼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[综]我,软妹,真香警告! 六岁皇子:麾下竟全是陆地神仙? 我签了离婚协议要出国,总裁妻子慌了 北境之王 剑断万古 天灾末世,我努力活着 修仙界来的嫂子是全能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穿越后系统给双修功法什么意思?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