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爱读小说网

我爱读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新顺1730 > 第一二八章 得分点和槽点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一二八章 得分点和槽点(2/3)

朕朝夕典学,惟日孜孜,无敢逸豫。欲兴卫社稷,抚牧百姓,膺服四夷。
故求诸于经史,以探治乱之源;求诸于百家,以晓宇宙之机;求诸于军旅,以资控驭之略;求诸于天文,以通风云之变;求诸于地理,以知险易之要;求诸于几何,以准远近之宜;求诸于轻重,以博财税之通。
尔多士自军旅来,学于武德宫,究于当今世。兹当临轩发策,其敬听朕言。邦国兴旺之学,以史为先,若通鉴太史记汉书唐书。
昔汉武拓西,北击匈奴,凿空西域,数度用兵于大宛,或曰户口减半而罪己,然终汉一朝,不曾有腥膻九州事。后言:国恒以弱灭,独汉以强亡。
西域既开,得葡萄石榴苜蓿等,又有大宛良马。以货殖交于大夏等国,互通有无,始知极西尚有国。
待汉亡,又有三国事,晋以立,八王祸,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夷狄辈借机而叛,至衣冠南渡。
隋以后,李唐兴,都于长安,复又开西域,乃有北庭安西为都护,拱卫诸夏。胡商往来,居于坊市,宝石胡椒充盈市场,万国来朝。
安史祸,吐蕃又叛,西域遂不通,归义军孤守,终不得见王师。
自后,西域七百年不闻汉音。
而至于宋,不通西域,檀渊盟,靖康耻,崖山恨。蒙元灭,朱明兴,弃哈密,再不履西域,终有东虏之祸。
非求谶纬之言巫卜之术。其西域之有无,与国运关乎欤?
汉开西域,力霑乌孙;唐启安西,威震大食。今准部盘于葱岭,卧于龟兹,得黄沙之险,有水草之肥,掌耕稼之洲,素来不朝,其势日大,若加之以兵,讵无胜算欤?
读完了史论的题目,刘钰心中大喜。
当初皇帝给自己的那几本书,果然就是“钦点”的意思,这史论策的题目确确实实就是在问西域的事。
自己早就准备好了,康不怠的文笔大气张扬,洋洋洒洒五千余言,只要一会默诵下来誊抄一遍即可。
倒是这殿试策论的题目,刘钰只能说是槽点太多。
若是正常点的朝代,奉天承运之后,用不着加太多的“感谢名单”,至多也就追到太祖那。
然而大顺当年的权力交接过于奇葩,李自成死后是侄儿李过,李过之后是高一功,高一功之后才是李来亨。
除了李自成和李过之间算是那么点血亲,剩下的都和血亲沾不到关系。
有战友有义子,中途连姓都换了一次,因此这感谢名单要一直追记到李来亨,否则就是忘本。
而后面的题干,更是凸显了大顺的意识形态。
汉唐都亡了。
但不管怎么说,前汉亡于绿林赤眉;后汉亡于黄巾。
唐虽然亡于藩镇,可实际上根源于黄巢的起义。
大顺的意识形态很明确,隐约就是说,大顺可以亡,但要亡于内,不可亡于外。
所以把汉唐列出来,猛夸了一番,然后就开始辱那些没有拿过西域的。
汉唐不是那么光鲜,各有各的问题。
外戚专权将军乱政藩镇之祸边将抢功,等等等等。
可在明末遗留下的意识形态下,这些都不是问题。
甚至隐约在表达一种态度:亡于内,那是肉烂在了锅里。今儿这史论,不是讨论汉唐的过失,而是只论汉唐为什么不亡于外。
按说明是亡在大顺的手里,逼死崇祯的不是多尔衮而是李自成。
但明末的事……大顺自号开国之难前所未有,其实在大顺官方看来,明末是差一点点就要完犊子了,所以把之归于为与宋并列没西域嘛。
虽然说不求谶纬巫卜这些不着调的东西,但是大顺还是要问问,为什么得到西域的王朝,一般都是亡于内;而没有得到西域的王朝,一般都是亡于外?
这里面有什么关系吗?
这里面当然有关系,但关系是反的,只有打遍天下无敌手才能拿到西域,而不是拿到西域就打遍天下无敌手。
作为策论的题目,肯定是要论证的。
本身也是在考验一下考生的大局观和逻辑思维能力:马是白马,还是白马是马。
后面又说,现在准备盘踞在西域,既处在东西交汇的要路,又有草场,又有农耕地,还有黄沙后勤的阻隔,如果想要征讨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[综]我,软妹,真香警告! 六岁皇子:麾下竟全是陆地神仙? 我签了离婚协议要出国,总裁妻子慌了 北境之王 剑断万古 天灾末世,我努力活着 修仙界来的嫂子是全能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穿越后系统给双修功法什么意思?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